[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 效力状态 ] [ 文 号 ]
[ 名 称 ] 吴堡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月报​(第十四期)
吴堡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月报​(第十四期)
时间:2025-07-30
来源:吴堡县营商办
分享:

2025年7月30日

一、常规工作情况

本月吴堡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累计办理审批事项437件,其中包括:工程项目组累计接件44件,办结44件,办结率为100%。其中行政许可类43件,审核备案类1件。市场准入组累计接件271件,办结271件,办结率为100%。其中行政许可类261件,审核备案10件。城乡建设组累计接件22件,办结22件,办结率为100%。其中行政许可类22件,审核备案0件。社会事务组累计接件16件,办结16件,办结率为100%。其中行政许可类16件,审核备案类0件。

2025年7月1日至7月29日共接收并处理市级转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工单84件,其中投诉类8件,意见建议类2件,求助类69件,举报1件,咨询类4件。

二、服务市场主体工作落实情况

(一)持续优化纳税服务。积极推进十大行动、五大专项行动工作。一是加强全国统一新电子税务局的宣传推广。推进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等工作。健全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进一步落实动态“信用+风险”监管。二是继续执行全省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推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三是深入19家企业,讲解宣传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了解相关补贴政策。同时,指导27家企业开展税惠减免申报等工作。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服务模式,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截至目前,本月上半月电子税务局申请业务408笔,办结业务408笔,办结率达100%。

(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情况。一是校园食品安全牵动万家,吴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专项整治筑牢防线。通过压实校园长责任、强化智慧监管等手段,对13家学校食堂开展全流程检查,紧盯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0份。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实时纠正后厨不规范操作,并张贴“码上监督”二维码广纳师生家长监督,让阳光照进后厨。二是聚焦百姓日常买卖中的“短斤缺两”烦心事,县市监局采取“检查+整改+教育”多维治理。执法人员深入农贸市场、商超、金店等重点领域,检查计量器具200余台(件)。同步开展“手机变砝码”惠民活动,通过免费贴计量校准码,现场教授识破“作弊秤”技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计量公平可见可感。

下一步,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商户经营,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三)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吴堡县工业商贸局:一是2024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已经2025年县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通过并公示,现公示期满,已通知各民营企业提供资料填报审批单,待打款兑现资金。二是隐患整治回头看验收,小餐饮门店安全检查,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酒店、加油站、废品站安全检查。三是为打好“八场硬仗”要求,提升外贸金融服务效能,组织我县有业绩的外贸企业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参加了榆林市商务局组织《关于召开榆林市金融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产品宣讲会》。四是上报两户企业负责人参加第三期浙大培训。五是配合市级工业稳增长宣讲团针对全县10户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六是拨付了2024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扶持奖补资金。组织召开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部门座谈会以及企业座谈会。六是组织我县新进外和有业绩的外贸企业参加市商务局组织的《关于举办外贸基础知识培训会》。

(四)不动产登记更加便民。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吴堡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土地出让金缴纳、不动产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同时实现了不动产转移登记与水电气业务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截至2025年7月28日,本入驻单位窗口累计接待群众132人次;累计受理即办件98件,受理承诺件1328件,办结1426件;其中现场受理65件,网上受理38件。

(五)建立联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吴堡县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加强“榆林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利用大数据线上信贷产品解决企业首贷难、续贷难问题。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加大“惠农E贷”“账户E贷”“首户E贷”“纳税E贷”等信贷产品投放,通过上述工作措施,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吴堡县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定期对银行相关信贷领域新型创新产品进行考察,严格落实信贷产品的管理主体责任,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