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
县政协委员、第五幼儿园 慕艳慧
推动托育服务普惠高质量发展,解决入幼之前的“带娃难”问题,既是家庭之所盼,也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之所需。自2019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新的文件出台,大力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 种模式发展,为新时代婴幼儿照护服务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两年,我县也加强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开设幼儿园托育班2个,有托位数100个。正在改建幼儿园托育班1个,综合托育指导中 心、社区托育园各1处,2025年可增加托位205个,托育服务供给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受经济社会发展及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我县婴幼儿照护仍以家庭养育为主,普惠托育服务工作仍处 于起步阶段,在托位供给、服务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亟待有效解决。
一、普惠托育服务面临的问题
1.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还不完善。一是托育机构形式单一,目前运营的只有幼儿园托育班这一种托育模式。且主要位于城西的柏树坪,无法满足主城区家庭的需求。二是服务内容不规范。幼儿园托育班在作息时间、活动安排和教育内容设计上与幼儿园类似,没有体现出科学托育的理念和特色。
2.社会对托育服务接受度整体不高。当前我县婴幼儿家长普遍育儿观念还没有转变,对科学育儿的重要性、托育机构服务的科学性缺乏认识,仍然认为3岁以下的孩子应在家中养育,因此,主要选择自己或隔辈照护。这就导致托育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上学期全县仅有的两个幼儿园托班入托率只有16%。
3.托育服务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当前幼儿园延伸托育班的教师主要是3-6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婴幼儿托育和学前教育虽然都是针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形式,但它们在重点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往往在托育上经验不足,一时不能很好地从“教”转向“育”。
三、几点建议
根据对全县492名(不包含2025年9月达到幼儿园入学年龄的幼儿)学龄前幼儿家长进行调研,有68%的家庭有托育意愿,而普惠托育机构的位置、价格、安全、师资是家长考虑是否托育 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让家长真正感受到托育的价值,实现放 心托、安心托,让托育机构健康稳定良性运营是今后普惠托育服务工作努力的方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普惠优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我县普惠托育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市场化基础薄弱,因此,建议政府作为先导力量,真正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方面对公办民营的托育机构,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运营补贴、奖补激励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切实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解决托育行业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使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托育服务中去。另一方面,针对幼儿家庭对托育接受度不高,在公办民营托育机构运营初期,要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加大托位补贴力度,通过对入托幼儿保教费用全免的方式,来解决托育率低的问题。
2.注重人才培育,提升行业服务水准。高质量的托育服务离 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然而,托育服务属于新型行业,市场托育行业人才整体缺乏。建议卫健部门以我县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制定幼儿园托班教师、托育机构从业人员整体培训规划,将全县托育从业人员全部进行职前培养、职后培训,逐步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长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一体化培训体系,促进托育从业人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托育服务水平。
3.加强规范建设,提升托育服务管理水平。一是各托育机构要加强与县外优秀机构交流合作,要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引进先进的理念方法。特别是新建的公办民营普惠性托育机构,要在办托条件、托育队伍、保育照护、卫生保健等方面下功夫,力争打造高标准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托育机构,争取在我县一炮打响、一炮打红,赢得托育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二是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托位布局。逐步加大就近就便普惠托位供给,满足婴幼儿家庭的实际需求;公办民营的托育机构可根据家庭实际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托育服务,让有托育需求的家庭不仅“有得托”,而且“托得好”。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制定托育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加强对托育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向管理规范化、运营专业化、服务优质化发展。
4.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认可度。加大托育服务政策宣传,传播科学育儿理念,普及托育服务对幼儿成长发展及家庭养育的积极意义。让家长认识到托育服务是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的高质量育儿模式,是遵循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家长愿意且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托育中心接受专业照抚。此外,向社会定期推送婴幼儿照护政策信息、及时公布托育机构监管信息,进一步扩大公众知情权,让“幼有所托”成为惠民常态,让“安心托幼”真正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