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吴堡县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以务实举措回应群众关切——厚植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 发布日期: 2025-08-08 09:03:58
  • 来源: 榆林日报
  • 责任编辑:
  • 【 字体:

幸福院为老人过集体生日

指导学生做实验

乐享阅读时光

为患者检查身体

共舞太极拳

开展义诊活动

环境优美的吴堡县龙岗高级中学

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到构建“家门口”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从幸福院里的欢声笑语,到文明新风的浸润滋养,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一幅充满温度的民生画卷正在吴堡大地徐徐展开。近年来,吴堡县始终将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落脚点,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以务实举措回应群众关切。

1 教育筑基

——县城也有好资源 城乡教育一个样

在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红领巾实验室,每周一次的科学小实验活动火热开展,孩子们在玩耍中了解科学奥秘,既有趣又增长知识。

这是陕西师范大学吴堡实验学校的特色课程,该校按照语言与交往、思维与创新、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人文与社会五大板块,开启了6大学科领域、15个主题模块、100余个探究体验项目的一系列特色课程,结合“KEEP少年节”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圆梦微心愿”社会实践活动等,助力学生与社会接轨,在活动中体验成长。

如今,“名校+”模式已经成为吴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该县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市龙岗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名校人才、学科和平台优势,精准对接吴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合作长效机制,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当地生根发芽。

2025年,该县继续实施“名校+”工程,持续提升全县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在与汉中市龙岗学校的合作中,吴堡中学引入“精细化管理”与“分层教学”模式,新校区同步完成智慧校园升级,千兆网络全覆盖、电子班牌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教学手段的革新同样令人瞩目。“AI教研员”系统今年春季投入使用,已为750节语文、数学课“把脉问诊”。陕师大吴堡实验学校副校长关佩见证了科技赋能教育的变革:“以前评课更多依靠经验和主观感受,现在AI系统能从课堂节奏、师生互动等多维度给出详细分析,教学改进有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吴堡县累计投入超2亿元改善办学条件,表彰优秀师生418人,本科上线率稳定在70%以上,创造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成果。

2 医疗提质

——看病不用跑远路 群众健康有依靠

近日,一支来自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吴堡医院的专家团队走进郭家沟镇卫生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大型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专家认真为患者查体,耐心地解答群众的健康咨询,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同时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规范用药,并叮嘱其日常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则利用医学模拟人进行实操,为群众详细讲解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我在这里做了几项检查,还领到了免费药。大医院来的专家就是不一样,希望以后能常来。”村民王三强说。

自去年10月挂牌成立以来,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吴堡医院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各乡镇、广场、社区,开展大型巡回义诊活动,为超3000人次群众送去健康服务。“名医送到家门口,看病就在家门口,医疗服务走进家门口”成为现实。

吴堡县大力推进消化道肿瘤早筛项目,针对45至75岁人群开展胃肠癌免费筛查。已完成1400余例胃肠镜检查,还利用“胃肠镜健康直通车”深入乡镇卫生院,完成100余例筛查,扎实推动疾病早诊早治。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普查与分类诊疗管理,依病情将居民分为慢性病、常见病、重大疾病三类进行镇、县、市三级管理,有效优化医疗资源,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此外,该县还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县级医院技术骨干定时定点到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能力。按照“一村建室、联村服务”原则,全县规划设置7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让农村居民不再“小病拖、大病扛”。

今年以来,吴堡县医疗服务能力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数据表明,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吴堡医院门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99.3%,门诊次均费用降低45%;住院人次增长26.1%,手术开展例数增加31.7%;平均住院日缩短20.1%,平均住院费用降低14.3%。

吴堡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张艳军表示,吴堡县将进一步提升全县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形成以吴堡医院为总院,中医院、妇保院及6所镇卫生院为分院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影像一张网”“心电一张网”建设。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扩展村卫生室静脉输液给药核准资格,让群众享受村医的便利服务。

3 养老升级

——幸福院里笑声扬 晚年生活有保障

夏日的郭家沟镇杨家沟村慈善幸福家园,75岁的杨凤才躺在理疗床上,村医王飞燕为他进行艾灸服务。“我和老伴常来这做理疗,在农村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感觉特别贴心。”杨凤才说。这孔曾闲置的窑洞,如今成了深受村里老年人喜爱的“健康小屋”。

“医养融合”是杨家沟村慈善幸福家园的特色服务之一,为了打造让老年人安心、年轻人放心的“老年之家”,杨家沟村利用村内闲置资源,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慈善幸福家园,12孔崭新的窑洞设置了餐厅、娱乐室、休息室、保健室等功能区。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资金项目,配备爱心图书馆、健身器材等设施,不断优化服务细节,为村民提供更多有温度的服务。”杨家沟村驻村队员李学渊说。

在吴堡,这样的变革正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农村老人的生活图景。近年来,该县构建起“居家为基础、村社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充分盘活旧村(居)委会、旧学校等公共闲置资源,做到幸福院有娱乐活动室、休息室、厨房、洗漱室、广场、康养室、菜园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谈心交流、远程亲情、医疗保健、事务代办、便民快递、真情互助、矛盾调解、社会志愿”等十项服务。

面对农村养老资金短缺的普遍难题,吴堡县创新建立“五个一点”资金池:财政保障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慈善捐赠一点、老人自付一点、生产自助一点,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依托这一模式,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幸福院106所、城区日间照料中心4所,服务覆盖4000余名老年人,基本实现“15分钟养老圈”全域覆盖。

(本版照片均为闫宇涛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