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用好 “四字诀”全力提升“九率一度”调查指标
今年以来,吴堡按照“全力抓宣传,突出抓防控,重点抓基层,着力抓维稳”思路,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广、密、细、实”上下功夫,全力提升“九率一度”调查指标。
在“广”字上用心,深入宣传调动全民参与。一是强化“面”的宣传。加大社会面宣传,以平安宣传进机关、社区、学校、家庭、企业、农村“六进”为主线,通过发送平安彩铃、平安短信,制作平安文化墙,发布倡议书,制作平安提示卡等接地气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发挥政法干警、平安建设成员单位、群防群治力量和学校师生“四支队伍”作用,着力宣传平安建设的目标要求、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二是强化“线”的宣传。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在线下通过实施“平安细胞”工程,深化拓展行业、系统创建工作,以线促片,尤其是在学校开展“我为父母说平安”等活动,形成平安建设规模效应;在线上通过平安建设系列访谈节目,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安建设短视频在微信群、公众号大量推送,发挥潜移默化作用。三是强化“点”的宣传。严格落实县级干部包乡镇、部门包村和干部包户工作责任制,并把平安宣传列入各单位年终平安创建考核内容。开展“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选派112名政法干警包抓全县104个村(社区)的平安建设工作,点对点加强平安宣传。
在“密”字上用劲,打防结合构筑防控体系。一是健全各级巡防队伍。建立“打控结合、巡查结合、协同作战”网格化巡防管控工作机制,城区建立交巡警管面、值班警力管片、治安警管点、派出所管区的巡防工作格局,“警察常见、警车常在、警灯常亮”在吴堡成为群众安心生活的最大底气;以乡镇派出所、司法所为主体,健全乡镇巡逻队伍;以村组干部和农村网格员为主体,建立了村组巡防组织。二是强化群防群治网络。全面推行“五级五长包户制”基础上,在农村,延续推广“十户联防”成功经验;在社区,以公安派出所为责任单位, 网格为支撑的片区联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三是加大技防建设。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基础,坚持应用与建设并重,争取2000余万元完成“雪亮工程”一期建设,实现了城乡重点路口路段人员、车辆抓拍和实时掌控,有效遏制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截止到8月底,吴堡刑事、治安发案较去年同比分别下降67.5%、31.8%。通过刑事治安案件下降,推动群众满意度上升。
在“细”字上用功,创新方法确保工作落实。把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上。全面推行“到户工作法”,做到“五到户”。一是突出重点,法律宣传到户。入户向群众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扫黑除恶和法律法规,同时将“九率一度”测评内容精准推送到全县8152户座机用户和7.1万手机用户,提升参与平安建设意识,提升防范能力。二是关注热点,情况掌握到户。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治安动态等情况,通过向“两代表一委员”汇报平安建设工作等形式,了解各界关注热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增强预判力。三是破解堵点,排查纠纷到户。逐村逐户摸排矛盾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机制,落实矛盾调解“以案定补”政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四是打通痛点,解决问题到户。对群众反映家庭生活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发挥乡镇综治中心和政法委员作用,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办理,防止责职不清,任务不明,被动应付现象的发生,做到想群众所想,为群众所为。五是盯住难点,提供服务到户。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群众需求放到工作首位。以乡村振兴和联村包户为契机,协助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政策咨询、提供法律服务,为平安建设工作注入活力。
在“实”字上用力,多措并举强化纠纷排查。一是全面推行“四级联包”。落实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领导包村(社区)、乡镇领导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四级联点包抓”制度,健全镇村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工作站),完善调解运行机制,推广借鉴“说事堂”经验,全县形成了乡镇、部门有人抓,社区村组有人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二是调处做到“四不放过”。深化“四不放过”工作要求,针对时间节点,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真调处活动,做到了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置得好,全县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三是责任实行“三定一保”。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三定一保”工作责任,有效减少各类维稳隐患,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责任编辑:宋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