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头条

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小社区”破解基层治理“大课题”

  • 发布日期: 2025-09-24 08:27:03
  • 来源: 吴堡新闻
  • 责任编辑:
  • 【 字体:

如何高效应对繁重复杂的治理任务,让“神经末梢”脉动有力?近年来,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堵点、难点、痛点,扎实推进常态化下沉、精准化服务和多元化治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家门口显著提升。

议事协商巧解社区“千千结”

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一度为基础设施陈旧、人员流动大等问题所困扰。不久前,居民李翠翠居住的小区路灯“失明”成了焦点。迎宾路社区党委迅速行动,将居民代表、城市照明管护中心工作人员请到一起,围桌而坐,共商对策。

“我建议在单元门口加装感应灯”“线路老化得先排查…… 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中,解决方案逐渐清晰。如今,不仅路灯亮了,曾经杂乱的车棚也变得整齐有序。

“有了这个议事平台,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居民李翠翠深有体会地说。

在吴堡县宋家川街道,“睦邻议事厅”已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睦邻议事厅”都议些啥?社区治理、公共项目建设、物业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群众的关心事、烦心事、忧心事都可以上“会”议一议。“睦邻议事厅”怎么开?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召集人,联动在职党员、退休教师、退役军人、居民代表等多元主体,将物业服务、矛盾调解等群众关切事项纳入议事范畴。

“‘睦邻议事厅’在群众和社区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议事的规则共同制定,摆在‘桌面上’的问题协商解决,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宋家川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精细网格闭环化解“微矛盾”

“小李,楼上老是深夜拖椅子,我这高血压快犯了!”近日,网格员李建军刚进门就被居民拉住。面对邻里纠纷,他五次上门走访,发现租户小王因工作深夜归家,桌椅移动噪音扰民却无解。 

摸清情况后,李建军找来装修师傅,给桌椅腿加装防滑垫,又协调物业在楼道张贴“轻声提示”。一场持续半个月的邻里纠纷,在网格员 “融情 + 融理 + 融法”的调解中画上句号。

网格虽小,却装着万家灯火。吴堡县宋家川街道致力于优化网格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员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敲得开门、说得上话”的本领,从网格内的细微分歧入手,及时发现、提前介入、就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宋家川街道,像李建军这样的网格员有四百余名。他们依托“智慧吴堡”APP、微信群等,围绕惠民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十类重点人员管理服务等工作,随时随地提供精准精细的网格服务。

近年来,该街道按照“五级五长・六员服务”体系,将26个村社细分为127个网格,建立起“入户走访-问题登记-分级处置-回访反馈”的治理机制,推动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多网融合,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网格管理体系,及时采集、跟踪处理,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人员全覆盖、工作零缝隙,切实服务好网格中的每一位群众。

多元共治激发治理“新活力”‌

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单靠政府力量难以周全。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激发多元活力。

“以前总觉得小区治理是政府的事,现在我们能提意见、盯进度,住得更舒心了!”迎宾路社区居民张娜的感慨,源于基层治理机制的深刻转变。

去年雨季,小区居民楼下水道堵塞。张娜点开“智慧吴堡”App进行报修,社区工作人员迅速“接单”,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居民楼的下水管道进行维修,困扰居民的烦心事很快被解决了。

如此高效,得益于迎宾路社区搭建的数字化治理平台。该平台为百姓提供诉求、咨询、事件办理等各项业务,实现实时接收群众呼声。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服务群众232人次,解决办理群众事项124

线下,一张细密的治理网络同样在高效运转。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创新构建“法治打底、德治润心、自治强身”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官工作室全覆盖,落实民主决策制度;通过茶话会、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先进典型引领乡风文明;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充分激发群众民主决策、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该街道还将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纳入治理体系,发挥其走街串巷、熟悉社区的优势,担任“移动探头”,及时发现并反馈社区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同时,实施睦邻积分管理制度,积分可在睦邻超市兑换物品,有效激发了新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曹育毓 曹珂 刘慧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