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头条

吴堡县迎宾路社区探索“一个大党建、五项治理、‘九小’做法”治理新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 发布日期: 2025-08-11 08:22:00
  • 来源: 吴堡新闻
  • 责任编辑: 王瑶
  • 【 字体:

社区公益课堂内,老师正在辅导孩子画画。王红霞 摄

  近年来,吴堡县宋家川街道迎宾路社区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出“一个大党建、五项治理、‘九小’做法”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

  迎宾路社区通过“建章立制、共驻共建、楼长制”三大举措,构建“大党建”格局,创响“睦邻迎宾”党建品牌。开办睦邻超市,以积分兑换激励居民参与治理;成立睦邻议事厅,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开展20余次系列特色活动精准帮扶困难群众,让群众由“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

  同时,迎宾路社区细化13个大网格为37个小网格,依托“五级五长·六员服务”机制激活治理末梢,实现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法治保障提高治理水平,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社区一法官工作室”,用法治思维服务群众;德治教化增添治理动力,以茶话会、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文明创建活动10余次,评选“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激发群众思发展、谋发展、共治理的内生动力;自治固本激发治理活力,健全完善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和“一约四会”自治管理体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智治支撑提升治理效能,借力数字化手段,累计服务群众232人次,解决办理群众事项124

基层和社区治理“双线融合”

  迎宾路社区从细微处着手,以“九小”做法将治理服务精准送达群众身边。

  建好小网格,社区灵活运用“五级五长社区末梢治理”工作机制,选出341名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对辖区2771户居民全方位包抓;提供小服务,通过在公共区域摆放雨具、血压计等基础医疗设备及便民物品,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关爱群体,建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帮扶,采取周排查、月见面的走访方式,及时帮助弱势群体;治理小环境,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社区为目标,开展卫生死角清理、自建房排查、治安和火灾等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宣传小榜样,依托社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营造社区崇优向善的浓厚氛围;开展小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展问困难、问需求、送帮扶、送温暖“两问两送”活动;搭建小平台,建立普法小课堂、道德大讲堂、法官工作室等多个小平台,解决居民群众日常的小不便、小麻烦;调解小矛盾,实时收集居民反映的矛盾事项,并定期召集网格长、居民楼栋长、单元长、本小区业主代表、下沉网格包抓人员召开会议协商解决。

从孩童成长到老人安居

  “我喜欢画画,在这里学习特别开心。”近日,在迎宾路社区公益课堂内,三年级学生薛雅琪告诉记者。该社区公益课堂包涵美术涂鸦、创意手工、口才启蒙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正值暑期,这里成为了易地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及留守儿童的乐园。

  “通过公益课堂,既破解了家长‘看护难’,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成长。”课堂内正给孩子讲授画画的老师是迎宾路社区志愿者辛利。公益课堂授课老师队伍构成多元,既有像辛利一样热心奉献的志愿者、也有来自苏陕对口帮扶的老师,还有社区干部和幼儿园教师。

  社区食堂里老人们有序刷卡就餐。 88岁的老人宋虎文说:“自从这个社区食堂开业,我天天来这里吃,一顿饭2.5元,吃得好又方便,现在的日子太舒心了!”食堂每日供应营养均衡的午餐和晚餐,65岁以上老年人享专属优惠价。用餐后,老人们或在按摩椅上放松,或在日间照料室拉家常,欢声笑语勾勒出幸福晚景。

  从孩童成长到老人安居,迎宾路社区的民生实践,正是“159”治理模式的生动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