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湾村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0-05-06 09:20:50    来源:吴堡新闻

1.jpg

“今天又给多收了3斤鸡蛋,交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我可以提成7.5元。要是天天如此,那该有多好啊!”这是吴堡县红湾村村民薛爱平的心声。

薛爱平今年66岁,曾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大工。谁料他因肺气肿、膝关节骨增生等病缠身,只能在家里干些轻便的活。为了防止他因病致贫,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雇佣他管护鸡舍。他每天在管理范围内负责所有鸡舍的喂养、打扫、清洁等管护工作。他每月底薪1000元,共管理20个鸡舍,每个鸡舍喂养100只鸡,每天每向合作社交纳1斤鸡蛋,他可以提成2.5元。如今天气转暖,鸡已将近产蛋旺季,他平均每天收获60斤鸡蛋,可提成150元,每月工资能拿到5500元,这是他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红湾村共有240户7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33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8.4%,曾是一个连省上都挂了号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更是一个集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精神文化匮乏等于一身的国家级贫困村。红湾村的实际问题,远非如此简单,社会关系复杂,思想观念落后,等要靠意识严重。曾几何时,人们曾这样描述该村:

红湾村不行,祖辈都受穷,拦羊拉䦆头,砍柴把家还。

上山路不通,回家土一身,打下粗细粮,出门靠担背。

家里一片黑,灰尘遍满屋,打开电灯泡,不见一寸白。

门前杂草生,门后蝇满天,塌墙烂圐圙,虼蚤跳起来。

雨天泥两脚,雪封停在家,靠天来吃饭,饿的两眼花。

小的靠大的,大的靠老的,老的靠政府,政府来救济。

吃了救济粮,一世受恓惶,腌不死煮不烂,何日是尽头。

2.jpg

如何将红湾村这块“冻冰”破解,成为各级领导思考最多的问题。县委遵循着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高位推动促进层层落实,将环境劣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开启了该村腾飞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支部带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一带三变”脱贫攻坚模式,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把壮大村集体产业作为撬动农民斩穷根的重点对象加以扶持,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中带动全村贫困户增收。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文件,为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筑牢了政策基础,让更多的村集体、农户甩开膀子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发展中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红湾村配备了第一书记高瑞、驻村工作队队长郭青玉、包村干部王武兵,选举出敢于担当、敢闯敢拼的村支部书记薛生桂加以培训并正式上岗。“我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发展村集体经济。”薛生桂说,“2018年,我们在村内流转土地640亩枣园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部进行降高塑形。土地计划流转10年,前3年,我们支付每亩90元的流转费;后7年,我们以土地为股,每一亩土地为一股,实行利益均分。3年后红枣达到盛产期,按每亩红枣产量200公斤计算,可产红枣12.8万公斤,每公斤按最低保守价1元计算,年收入达到12.8万元。”

土地盘活了。为了将土地资源更高效地利用起来,该村又在640亩枣园里发展起林下经济,办起了散养土鸡。据该村监委会主任薛军平介绍,目前林下共建起130个鸡舍,每个鸡舍能容纳200只鸡。鸡场共养殖了5500只肉鸡,1万余只蛋鸡,200余只鹅,500余只乌鸡。据科技特派员王兆富介绍,枣林下养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可谓一举多得。鸡不仅吃掉了地里的杂草和虫子,鸡粪还田成为枣树的天然肥料,省掉了大笔的农药、化肥以及工人费用,而且鸡还可以刨地,达到了松土保墒的目的。该产业保守计算,每年可以节约化肥33吨,节约资金6.5万元;节约农药70公斤,节约资金0.8万元;节约劳力800个工,节约资金16万元,累计节约资金23.3万元。

“我们采用林上林下经济全面发展模式,既贡献了绿色经济,又提供了绿色产品,达到了绿色循环的生态环境。”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郭青玉说,“树下养鸡,多重功效。散养的鸡,除了食用我们投放的粮食外,还食入大量的红枣、虫草等稀有植物,其营养成分不言而喻。这些号称为‘软黄金’的土鸡蛋,蛋液黄白分明,营养成分远远超出普通鸡蛋,特别是蛋白质、卵磷脂含量独树一帜,功效甚是惊人。还有‘开窝蛋’,它不仅可以滋阴补阳,延年益寿,增强免疫力,女士食用后还具有养颜美容等功效。远离城市、远离污染的老母鸡更是一身宝,不仅鸡肉品质高,鸡汤更是鲜美至极,备受市场青睐,不少客户都是慕名而来。”

3.jpg

去年,该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售了5000只散养肉土鸡,每只售价150元,除去成本,盈余26.5万元,实现了该村集体经济有史以来第一笔收入。“去年养育的1万余只鸡今年已全部产蛋,而且每月的产蛋量都在稳定增长。按目前每天产蛋180斤计算,仅鸡蛋一项就可实现全年60万元的纯利润。我们将沉睡了几百年的土地唤醒了,正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全体村民得到了摸得着利益。”说到此处,薛生桂抬起右手作了一个点钱的动作,笑着说,“这就是最大的说服力。事实也证明,我们的这条路是可行的,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全体村民得到更大的实惠,让村集体经济更加壮大。我们希望村集体经济收入越多越好,这样我们村委就有更大的支配权,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不仅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还可以和城里人一样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4.jpg

如薛爱平一样在村内务工的村民,远不止一个。今年55岁的薛绍直也是其中的一员,因有年迈的老母亲,他留在了村内务工,成为村内的保洁员,一个人包揽了村内所有道路的清洁工作,一年工资1.8万元,实现了家庭务工两不误。“我们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充分突出带贫益贫效果,真正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的目标。”寇家塬镇副镇长张彦霞说。“自2018年以来,红湾村利用村集体设施的产业项目,共支付工人工资80余万元,该村村民就获得了55余万元,其中贫困户占了18余万元,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收就达到了2292元。”如今,红湾村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群众的精气神更足了,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愈加明显。

逆水行舟,一篱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2018年,红湾村实现了55户117人的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到1.5%,顺利实现脱贫“出列”,同时被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一个刚刚扔掉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贫困村,为了走在全县的前列,不得不行逆水舟。该村“四支队伍”紧抓各种项目配套实施,山上新修了环山公路,汽车能开到山上的每一处;动力电主干线、网线也进村入户,穿梭在山山峁峁之间;89杆太阳能路灯立在道路两旁,照亮了整个村;机钻水井、冷库、运输车,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第一书记从国家能源集团争取了诸多扶贫项目,投资了45.8万元,用于建设党群文化广场;投资34余万元,用于村委阵地建设;投资150万元,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投资90万元,用于消费扶贫;投资54万元打造村幸福院,为村内年龄较大的老人提供饮食和住处,切实提升孤寡老人的生活条件。红湾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提升,村容村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jpg

机遇可乘,挑战并存。目前,该村土鸡蛋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能源集团认购,占比达到13%。另一部分是消费扶贫,占比达80.5%,第三部分是散客购买,占比达6.5%。“我们的目标是把第三部分销售渠道做大做强,实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完全市场化。现在我们还在起步发展阶段,正在蹒跚学步,有政府这根‘拐杖’,还有帮扶部门‘搀着’,我们走的比较轻松些。等我们真正站稳脚跟,不仅要放开‘拐杖’,还要独自赶跑,在市场中实现盈利,带领全体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高瑞说,“为了红湾村的长远发展,我们接下来的路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加大国家能源集团的认购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实现集团公司60多个餐厅全部采购村内农产品,并开设60多个扶贫专柜,专门销售红湾村的农产品。第二步,就是加快进入市场步伐,为农产品进超市做足准备,我们已经申请办理了商标注册,接下来我们还要申请条形码、食品安全合格证,利用我们的产品优势,打开市场经济的大门,形成我们的品牌产业,将村集体产业发做大做强。”

如今,走进红湾村,春有百花在枝头,鸡鹅展翅鸣啾啾;夏有凉风在树荫,牛羊遍野秀白云;秋有明月当空悬,瓜果桃梨解人馋;冬有雪花酿玉液,家家户户暖洋洋。未来可期,不负韶华。守着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文/图:任建民)


(责任编辑:刘迪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