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畔村脱贫攻坚概况
发布时间:2020-04-30 16:30:07    来源: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一、前畔村情况简介

前畔村位于吴堡县城北部,岔上镇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距镇15公里,距沿黄路5.2公里。前畔村分两个村民小组,前畔和后畔。总面积3000余亩,耕地1550亩,林地620亩,退耕还林734亩。总人口191户520人,其中常住人口55户121人,男女劳动力347人,党员54人,残疾人20人,五保户3户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04人,在册贫困户2户2人,村三委成员9人,本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红枣、其次就是劳务输出。2014年评定为贫困村,(因学3户6人,因残8户15人,因病6户10人,缺资金4户13人,缺劳动力12户14人,缺技术8户23人。交通条件落后7户23人)已脱贫46户102人,其中2015年以前脱贫7户18人,2016年脱贫12户34人,2017年脱贫1户2人,2018年脱贫25户44人,2019年脱贫1户3人,自然人口增加1人,2020年计划脱贫2户2人。

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

1、产业扶持

(1)前畔村2016年搭载龙头企业吴堡县利农裕民养殖有限公司贫困户共14户40人(其中在册贫困户6户15人,户均分红1000元)。搭载经营主体吴堡县旭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6户19人(其中在册贫困户3户9人,户均分红800元);全村191户447全部入股前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2)通过前庙山光伏,带动前畔村19户33人,其中在册14户20人稳定增收。

(3)与县农业局签订大礼包,带动前畔村在册贫困户12户31人发展种植产业,其中2户自行种植,剩余10户合作社代种。

(4)通过子女发展产业,带动前畔村在册的12户16位老年人稳定脱贫。

(5)通过红枣低产园改造:2017年县林业局在前畔村前畔小组红枣降高树塑型269亩,2018后畔小组低产园改造282亩 (项目涉及34户贫困户185.4亩,其中在册17户67亩)。

(6)个户产业涉及25户61人,小杂粮125.8亩,扎蒙3亩,1亩红葱,扩大养羊10只,核桃3.6亩。

2、就业创业

固定就业9户28人,其中在册贫困户2户7人。通过我县出台劳务奖补政策,前畔村务工务农34户(其中在册贫困户14户)

3、易地搬迁

易地搬迁脱贫7户23人,在册5户18人,全部入住。

4、危房改造

危房改造脱贫4户4人,其中在册贫困户2户2人,改造完成并入住 。

5、教育扶持

教育扶持脱贫12户35人,在册贫困户8户21人。义务教育阶段冯江浩,因智力语言一级残疾采取送教上门。

6、生态扶贫

护林员1户2人。

7、健康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8户104人,全部参加新农合及大病保险。村卫生室建设已完工,达到标准。

8、兜底保障

前畔村兜底保障7户7人。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前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县农业局于2017年12月16日成立,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相关的章程等规章制度,财务规范,正常运营,目前合作社栽植山地苹果310亩,花椒122亩,养殖场一处。2018年全部实施林下经济,套种红小豆330亩,谷子50亩,黄豆30亩,洋芋40亩,绿豆30亩,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

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前畔村通村水泥路全长3.6公里,路面宽4.5米,连接前畔小组和后畔小组,接通广场和卫生室。今年农工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新建道路两侧拦水带,全长7.2公里。道路两侧实施绿化工程,绿化率达60%。

2、住房情况

通过住房普查,全村191户520人的住房全部安全。

3、安全饮水

前畔村整村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全村191户520人全部安装自来水并使用净水器。

4、前畔村电力入户100%。全村贫困户全部实现户户通,能通过卫星接收电视。

5、有标准化村卫生室(面积60平方米、四室分离、有常用药品、配备一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

6、2017扶贫贴息贷款10户,全部还清;2018年两户借款7万元。小额信贷86户(贫困户全部入会),总资金量50.48万元,目前借款42万元,占总资金量的83% 。

五、2020年脱贫计划

1.发展产业

(1)短期产业:计划种植小杂粮120亩,红葱2亩,发展养羊20只。

(2)中长期产业:红枣降高塑形规范化管理248亩(后畔小组)。

(3)通过企业搭载增加收入

①前庙山光伏搭载19户33人;

②吴堡县利农裕民养殖有限公司搭载14户40人;

③前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搭载191户447人;

④通过孝亲敬老带动贫困户12户17人。

2.通过安置公益岗就业巩固脱贫

安置9户家庭中的13人就业,其中保洁员6人:李天平、薛文香、冯金兰、冯玉同、冯爱虎、丁海应,护路员2人:李维新、李探虎,计生专干1人:冯五仁,残疾代办员1人:任增英,治安联防协管1人:冯志坚,县协管2人:冯慧琴、冯磊磊。

3.通过生态扶贫,带动2户增加收入,其中护林员2人:薛巧荣、冯探超。

4.通过健康扶贫,帮助48户104人减轻负担;

5.通过教育扶贫,帮助11户贫困户减轻生活负担;

6.通过低保救助,帮助24户36人增加收入;其中非贫困户2户3人:宋和平、李庆芝及配偶秦润巧。

7.通过金融借款,缓解他们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