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2021年两会特别报道>> 专题发言>> 正文

补短板 强弱项 促进吴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
政协委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慕卫喜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吴堡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以来,我县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国家级二类县任务,聚焦“厕所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累计投资各级财政奖补资金8030余万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于2020年10月22日顺利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类县省级验收。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省级卫生村6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市级卫生村11个,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虽然我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比如:厕所改造后期服务还需优化。改厕工作方面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后期管护和服务跟不上,影响厕所的正常使用。污水处理推广普及难度较大。受立地条件限制,农村污水集中处理成本非常高,推广普及难度非常大。垃圾处置配套设施数量不足、种类繁多、分类困难,垃圾回收率低。由于配套保障能力有限,镇一级的垃圾填埋场数量不足、运行不规范,村内垃圾集中设施偏少,农村垃圾激增且种类复杂,缺乏明确的界定及分类标准,村民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使得农村垃圾基本没有分类。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个人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改厕“三分建、七分管”。长效维护管理是保证改厕成效的关键所在,只有把农村厕所建好了、管好了、用好了,才能取得“厕所革命”的全面胜利。一是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设立专项工作办公室,依托专门力量,定期监督检查,形成长效监管,确保粪液及时抽取、集中无害化处理。二是进一步创新管护措施。坚持日常管护以农户自管为主、社会管护为辅。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发放使用指南等方式,鼓励群众自行维护。积极探索建立县镇财政补一部分、村集体投一部分、住户自费一部分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采取市场化运作、镇政府兜底处理等途径,建立卫生厕所粪污清运服务体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维护规范化、清运日常化、利用无害化。

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整治短板。本着“区域共享、合理布局、集中建设”的原则,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粪污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分类房等设施的建设。二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巩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强化日常清扫保洁,保持镇、村常年干净整洁。三是探索建立村级垃圾自收自营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财政资金主导、农民适当缴费的经费分担保证机制,通过村民或企业承包经营,合理收取垃圾处理费用,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与第三方主体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开展治理管护,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强大支持和保障。四是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可选取样板村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当前,寇家塬镇率先开始在薛下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通过进行相关宣传动员,建立了基于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四类垃圾积分兑换体系,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开展垃圾分类,让群众在参与垃圾分类、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享受到切身的“实惠”、体验到分类的“快乐”。

三、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

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乡村振兴为依托,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通过整合力量、通力合作、上下齐心,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推广“深砭墕”模式,结合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省级、市级标准的生态村、生态镇,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地域文化的绿色生态旅游村,辐射带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构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融合、生态宜居、城乡协调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四、树立新民风营造新氛围

把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融入人居环境整治中,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举办“乡风文明示范户”表彰大会、将爱心超市与环卫保洁密切挂钩、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村民参与公益服务劳动相挂钩等举措,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学习借鉴李家河村的“收垃圾换积分、爱心超市兑商品”活动,激发和调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弘扬文明新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推进移风易俗,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持续巩固提升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促进人居环境“有里有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