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加大投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6-02-26    来源:吴堡县人民政府

规划引领、加大投入

创新旅游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在政协吴堡县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专题发言

政协常委、石城管理所所长  慕生树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县提出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数年,但长期停留在口号和一般性号召上,未能真正将旅游兴县提上议事日程。近三年来才真正将旅游兴县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予以重视、支持和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就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我县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

众所周知,我县有“坐拥黄河几千年,华夏第一石头城”美誉的吴堡石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中国保存最完整、建筑历史久远、文物价值极高的华夏第一石城。经过保护与开发必将成为我省黄河旅游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新星。有具有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点的岔上镇川口村毛主席东渡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是中共中央战略大转移的重要见证地。有西至定边东至太原范围内独一无二、日涌水量达八千立方米、水温达39℃、每升含矿物质11.71克、是目前在区域板块中具有稀缺性的横沟温泉。有仅次于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有著名作家柳青、民歌大师张天恩故居,有独具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同源堂。有经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报道的吴堡空心手工挂面的主要产区,有上过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又具有观光和采摘的红枣产区,这些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一定要用创新的思维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规划、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兴县。

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沿黄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我县已处于众多已经开发成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很高知名度旅游景区和景点旅游圈的中心部位,将是未来多条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更加有助于开发我县的黄土风情旅游和乡村旅游。

二、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路

去年以来,我县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市场开发为手段,按照“大手笔策划、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精品化开发”的原则,全力推进“一心、二线、八景区”(以吴堡石城为中心,东以沿黄公路为线,包括吴堡石城、横沟温泉、吴堡博物馆、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和黄河二碛五个景区;西以吴米公路为线,包括柳青故居、张天恩故居和同源堂三个景区。)旅游格局建设。具体以吴堡石城为中心,以黄河旅游为纽带,构建吴堡石城、吴堡博物馆文化旅游景区,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黄河二碛、黄河风情及漂流探险旅游景区,横沟温泉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柳青、张天恩故居,同源堂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景区五大旅游板块。将吴堡打造成为陕西具有浓郁黄河、黄土地风情文化体验型旅游胜地。

三、目前存在问题及困难

1、旅游兴县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后的具体措施少,实质性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相关部门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还不够。

2、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旅游开发层次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旅游服务设施缺少,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没有专业导游,难以为游客提供服务。

3、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构成单一。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大。就旅游搞旅游,未能将旅游与地方土特产的生产和绿色资源的发展融合发展,旅游单调,吸引力小,辐射范围更小。

4、人才短缺。专业人才、旅游产业经营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队伍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关键,由于我县属于旅游起步期,旅游专业人才根本就没有。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用创新的思维认识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提高在新常态下积极搞好旅游业发展是发展吴堡经济的重要引擎的认识,把旅游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来认识在工业强县无望的情况下,要发展吴堡经济,首先要发展旅游经济,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吴堡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是要用协调发展的理念来发展旅游业。要将旅游与石城保护开发、横沟温泉的开发、空心手工挂面的生产、红枣生态园林建设、吴堡传统文化的开发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要做好旅游软件开发工作。组织专业人士编写吴堡导游词,定期进行培训,定期到旅游强县考察学习,塑造一支强有力的旅游人才队伍。

四是进一步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各种渠道的项目和经费,进一步争取市南扶办支持我县旅游项目。财政也要视财力适当为旅游景点提供资金支持。

五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利用区位优势,提升吴堡石城知名度,逐步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在毛主席东渡纪念地建设纪念场馆,在横沟建设洗浴中心等,充分发挥独特资源的独特优势。

六把发展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找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发展园林、生态、农家乐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构建县、镇(街)、村三个层面旅游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