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堡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恢复窄屏
索引号 0160921141/2016-02719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6-11-23 14:34
名称 在吴堡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1月9日在吴堡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高 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吴堡发展史上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们艰难前行、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吴堡、幸福吴堡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2016年,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7.2亿元,是2011年11.52亿元的1.49倍,年均增长8.3%;完成财政总收入85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350万元,是2011年5313万元和2015万元的1.6倍和1.66倍,年均增长9.9%和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2亿元,是2011年4.09亿元的1.3倍,年均增长5.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3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40元,是2011年15295元和5060元的1.64倍和1.75倍,年均增长10.4%和11.8%。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61.47亿元,是上届投资总量46.05亿元的1.33倍。

五年来,全县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冀东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油井水泥系统技改工程全面完成。域内煤层气前期勘探工作全面完成。2016年,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8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8.1%,实现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8%。

五年来,全县农业经济稳步前行。粮食总产量实现“三连增”,2016年达到1.88万吨。农业园区和畜牧产业化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农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5.1%。

五年来,全县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新增中小企业25户、个体工商户160户,从业人员达到1.86万人,2016年预计实现总产值30.95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5%,增加值10.97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税收4200万元。

五年来,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强力推进,千年石城、黄河二碛、横沟温泉、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吴堡博物馆、柳青故居、张天恩故居以及同源堂等文化旅游项目均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年来,全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启动了县城新区建设,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美丽乡村、绿色家园”创建成果显著,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全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养老、医保、低保、保障性住房等社保政策全面落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效提升。

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有效监督和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吴单位以及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相对落后仍然是我们的根本县情。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优势产业不强,新兴产业仍处在培育期,县域支柱产业尚未形成,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农业基础条件差,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乏力,部分群众生活依然困难,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三是财源增收渠道单一,民生刚性支出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四是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文化旅游、科技、农业、卫生等行业的技术人才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五是一些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缺乏为民解忧的使命感,特别是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破解难题力度不大、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本届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吴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我们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国家深入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央、省、市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特别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作为新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县加快改善沿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特色产业和城乡统筹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榆林市沿黄生态经济带北起府谷,南至清涧,共划入府谷、神木、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7县58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1100个行政村;总人口81.6万人,总土地面积7486.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的21.6%和17.2%;我县全部区域均纳入到全市沿黄生态经济带的范围内。相比其他县区,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优越的区位、人文、能源、旅游资源是我们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的先天禀赋和独特优势。依托有利政策扶持和自身优势,顺势而为,借势发力,打造吴堡特色沿黄生态经济带正当其时。

根据县十八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本届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县十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抢抓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战略机遇,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引领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文明、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吴堡、幸福吴堡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7.4%以上,2020年超过24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9%以上,2020年达到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7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00元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到2020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空间结构更加优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50%。2017年底全县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摘掉贫困县帽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转型发展,着力构建沿黄精品旅游产业格局。

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利用吴堡县千年石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和融资平台,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高起点、高标准,全力打造吴堡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精品工程。围绕我县“一心二线八景区”旅游建设目标,计划投资1.8亿余元,精心打造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主的横沟温泉旅游景区;投资2亿余元,精心打造以“铜吴堡”边防要塞观光和陕北建筑文化展示为主的千年石城旅游景区;投资1.3亿余元,精心打造以红色旅游、农业生态观光、黄河水上游乐为一体的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综合旅游景区;投资4500余万元,精心打造以黄河风情观光、漂流探险为主题的黄河二碛3A级综合旅游景区;投资5000余万元,精心打造占地42亩,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体现吴堡历史人文和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和柳青纪念馆。投资1000余万元,精心打造以柳青故居为中心,集吴堡民俗风情、手工挂面工艺展示为一体的柳青故居综合旅游景区;投资5200余万元,将同源堂打造成以炎黄子孙“同根同源、以孝为先”为主题的旅游景点,配套打造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张天恩故居景点。加大寺沟、高家塄等8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吴堡乡村旅游景区。同时以黄河、沿黄公路为主线,依托农家乐、生态园、红枣林等载体,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将黄河沿岸建设成集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观光区,注重打造设施蔬菜、水果采摘、渔业垂钓、踏青游玩等相关旅游休闲产业,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沿黄生态特色走廊,建成休闲、观光的开放式公园。倾心打造吴堡特色旅游产业格局,争取早日融入榆林、吕梁旅游经济圈,共同打造黄土文化游、红色革命游、古城古镇游、乡村休闲游和民俗体验游等项目,实现我县旅游产业赶超式、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智慧旅游、交通出行、安全应急、市场管理、购物消费”等公共服务与酒店宾馆、旅行社等相配套的市场公共服务网络,着力打造沿黄旅游带服务中心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使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吴堡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增强沿黄特色经济发展活力。

把煤层气开发利用作为工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全力推进项目尽快落地,计划投资5亿元,有效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力争到2020年煤层气抽采利用量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创造条件,努力推进煤炭资源开发步伐,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力支持冀东水泥、天骄实业等骨干企业开拓销售市场,全面达产达效。瞄准消费终端需求,努力在种类、质量、品牌上下功夫,积极帮扶红枣、空心手工挂面、粉条、玉石、蚕丝、蜂蜜等加工企业精化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打响产品品牌,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计划投资2800余万元,建成年产2000吨红枣深加工项目以及库容3000吨的冷库项目,每年在全民创业专项资金中拿出40万元,支持5户左右红枣加工企业改变营销模式,建立一级批发市场;投资7100余万元,进一步做实2个以上空心手工挂面家庭工业密集区;投资800余万元,建成年产1000吨粉条加工项目;投资5400余万元,积极实施光伏产业;面对悄然崛起的吴堡黄河玉开采热潮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扶持建立适度规模的玉石加工企业30户以上,逐步完善玉石开采、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投资500余万元,建成蚕丝、蚕粪、蚕蛹深加工生产线;同时,健全完善产品认证体系,不断扩大吴堡地域特色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打开市场,提高效益,努力建设多元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特色工业产业体系。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承载,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到2020年底打造3-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走向特色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计划投资1.5亿余元,实施红枣低产改造5万亩;投资1000余万元,栽植山地苹果5000亩;投资7000余万元,栽植油用牡丹20000亩;投资9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低产桑园5000亩;投资200余万元,改造核桃5000亩;下大力气保护和发展我县传统特色品种,计划栽植吴堡青梨500亩,除上级政府有关资金扶持外,县政府将每亩给予1000元补贴;投资180余万元,种植优质花椒800亩;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逐步完善现代特色农业体系。不断巩固优化畜牧产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计划投资1.2亿余元,建成年饲养1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5户,年出栏肉羊350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5户,年存栏蛋鸡6000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4户,发展庭院适度规模畜禽养殖600户。

继续深化以“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为主题的全民创业“155”工程,重点培育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优质沿黄特色产品品牌,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组织达到5700户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400多个,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15.6亿元以上,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投资2000余万元,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镇级农村电商服务站9个,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点104个。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创业”等现代新兴产业,鼓励个体工商户、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城乡待业青年等群体开设网店或网下实体店,力争2020年全县电商达到300家以上,年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

(三)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打造沿黄生态区域新型城镇。

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加强做美新城区、做精老城区、做强小城镇、做好新农村“四大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做美新城区。按照“基础设施先行、服务设施跟进”的原则,投资1.5亿余元,完成新区堤路工程,新建河堤2900米;投资4500余万元,完成新区安置房建设,结合沿黄移民搬迁及棚户区改造,新建安置房3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小区道路、硬化、绿化等附属设施;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占地15000平方米的新区公园;投资3.8亿余元,积极实施吴堡体育场、高级中学、中医院等重大民生工程,努力把县城新区打造成我县的文教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做精老城区。以“四城联创”为抓手,大力实施新一轮城市功能提升工程,投资6000余万元,全面完成县城供气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努力提高县城信息化程度,完成城区市政人行道、广场、市政管廊入地及其他公共设施工程;投资600余万元,新建大型停车场2处;投资2500余万元,建成文化广场;投资4000余万元,继续推进“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兼具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美丽吴堡。三是做强小城镇。计划投资4200余万元,结合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辛家沟镇、岔上镇小城镇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将寇家塬、辛家沟和郭家沟打造成以物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将岔上打造成以农副产品生产、旅游产业发展为主的“农贸型”城镇,将张家山打造成以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为主、兼顾农副产品加工的“民俗型”城镇,切实增强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联城带乡的重要节点。四是做好新农村。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绿色家园”创建活动,计划投资5亿余元,新建“十位一体”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示范村41个,巩固提升已建示范村36个,全县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率达到80%;投资6600余万元,力争建成“六个一”新型农村社区20个。

(四)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夯实沿黄生态经济发展基础。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水、电、路、讯等基础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支持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做好城乡综合供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计划投资2.2亿余元,完成城乡综合供水工程,改建城乡供水管道2190米,扩建管道5000米,全面提升城乡供水综合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投资1.1亿余元,实施好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小流域坝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平方公里,解决4838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8800余万元,全面完成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110KV变电站1座,不断完善供电网络,提高供电保障能力;投资4亿余元,全面完成沿黄公路县城过境线、沿黄山体落石治理和307国道县城过境线项目建设,完成佳吴路、薛辛路、拐一路、张岔路、川大路、呼豁路等县乡公路的升等改造工程。投资6200余万元,建成26条通黄公路,进一步完善通村路网结构,逐步构建内畅、外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体系;投资6000余万元,实施通讯光缆进村入户工程、4G网络建设工程和县城光缆下地工程,不断扩大农村网络光缆和4G信号覆盖面,全面普及城区公共无线网络,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到户,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

(五)优化生态环境,加快领跑沿黄生态走廊建设步伐。

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提高生态质量,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沿黄区域生态建设示范县。一是大力实施“绿色吴堡”建设。以城乡绿化全覆盖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载体,着力打造城、镇、村三级绿化体系。计划投资2.7亿余元,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沿黄公路道路绿化29公里,完成相关旅游景区和沿黄山体坡面绿化4500亩;投资1400余万元,完成吴米路、佳吴路、薛辛路、张岔路等县乡主干道绿化176公里,完成通黄道路绿化63公里;投资4100余万元,改造退化防护林和三北防护林8.1万亩,完成森林抚育4万亩,着力构建乔灌草结合、针阔叶结合、自然景观优美、结构稳定的生态屏障。到2020年,力争全县绿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8.3%以上。二是全力加强城乡综合环境整治。投资2300余万元,完成老城区16条沟道雨污分流改造和排洪涵洞清淤硬化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老城区山体环境整治工程,清理排洪排污管道10公里,硬化、亮化道路20公里。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及新区污水提升泵站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垃圾场综合改造工程;投资2600余万元,完成各镇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制度建设。完善生态绩效考评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发展边界控制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实现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19天。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确保到2020年,县域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基本普及,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各镇具备生活污水收集能力,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2%,力争建成市级生态文明示范镇5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60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3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40个。

(六)牢记服务宗旨,全力促进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严格落实“两个80%”民生刚性支出,力促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人民福祉不断提高,“幸福吴堡”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完善教育教学条件,投资2.8亿余元,建成可容纳1800人的吴堡高级中学,实现我县初高中分离办校;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古城路体育广场建设项目,满足吴堡中学学生及周边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以打造“健康吴堡”为导向,投资2100余万元,建成吴堡中医院;投资750余万元,新建吴堡妇幼保健院。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将县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医院,统筹抓好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公共事业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可容纳800人左右的标准化剧院,同时完善吴堡影院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切实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群众活动场所建设,丰富城乡群众文体生活。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照“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鼓励个人创业”的思路,统筹做好城乡居民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招聘工作,侧重引进文化旅游、科技、农业、卫生等行业的专业人才,有效解决我县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扎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依托社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以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强化对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推动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和民政救济的有效衔接。注重发展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困难人士的慈善爱心事业,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七)围绕“脱贫摘帽”,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硬仗。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以“六大扶贫”工程为抓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一是搬迁扶贫。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2亿余元,采取行政村就近安置、移民新村集中安置、村内插花安置、县城集中安置等方式,对861户2148人进行扶贫搬迁。二是整村扶贫。强化资金整合力度,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力度,投资9000余万元,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贫困户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齐全。三是产业扶贫。坚持“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投资4000余万元,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扶贫措施,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苹果、棚栽、草畜”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投资7000余万元,全面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拓展贫困群众的致富路子,促进群众增收。四是兜底扶贫。对贫困户因大病和慢性病的住院费用,除按现行医疗保障政策标准报销外,根据其困难程度给予二次医疗救助;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无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按照“两线合一”总体要求,实行政府兜底保障。五是教育扶贫。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惠民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在校生活补助和助学资助。加大就业培训工作力度,今年我县联合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对全县180余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大专及以上毕业未就业人员进行集中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人员之广、培训方式之精、就业渠道之多,这在全市范围内是落实教育扶贫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可从根本上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今后,我们将创造条件,以上岗就业为导向,多渠道、全方位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力度,稳固保障群众持续增收。六是社会扶贫。整合涉农部门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同时,充分发挥“两联一包”、千企千村、中央、省、市定点扶贫、东西部结对帮扶等专项资金,弥补部分贫困村脱贫资金缺口,确保9854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我们将狠抓自身建设,创新工作举措,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勇于改革,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教育和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努力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运用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和法治思维,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寻找出路和办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一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当前县域经济总量小,项目建设筹资难的瓶颈制约,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融资合作力度,积极争取重大民生工程贷款。努力拓宽投资准入领域,探索和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一揽子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有效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着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商事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不动产登记等制度的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全县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生态建设等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各项规划的有机融合,努力保持县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公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坚决杜绝法外设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营造政府机关“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法律知识集中培训,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环保责任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污染整治,确保不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深入推进“平安吴堡”建设,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和包案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使群众诉求能反映、情绪能疏导、问题能解决;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消除社会稳定风险。

(三)改进作风,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八项规定”常态化,深化问题整改,严防“四风”反弹。注重从“三项机制”的根本目的出发,教育和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教育和引导部门领导牢固树立“能力恐慌”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深刻把握新常态下中央、省市的各项新政策,积极探索、敢于担当,努力做到谋划发展有点子、破解难题有法子、向上争取有路子。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严格的考勤考核机制和追责机制,通过平时督促检查和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科学评价部门工作效能,严格兑现奖惩,努力营造雷厉风行、不尚空谈、高效快捷的工作氛围,力争更多的工作在全市创亮点、有位次。

(四)从严治政,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和引导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敬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碰底线、不越红线,通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努力实现财政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切实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切实规范公务接待,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政府甘愿过紧日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鼓舞人心,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开拓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县打造成沿黄生态经济带上一颗璀璨明珠而努力奋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