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解读
恢复窄屏
索引号 0160921141/2019-00966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9-06-13 17:13:11
名称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解读

原文链接:《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解读

今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市出台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三农”工作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顺利完成2020年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今日对此进行解读,以期希望有关部门能深刻领会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确保2019年实现佳县、清涧、子洲3个县摘帽,134个贫困村退出,3.2万人脱贫;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排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存在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落实帮扶政策措施。持续精准发力,补齐通村道路、安全饮水、电力和农村环境整治等短板弱项。聚焦佳县3个深度贫困村,深入实施帮扶力量“六个一”,帮扶措施“八个全覆盖”,攻坚期内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持续强化脱贫攻坚措施落实

新增光伏扶贫电站装机38.94兆瓦,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产业。通过企业吸纳、有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实现5000人稳定就业,新选聘护林员159名,续聘1092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30户3362人,力争到2020年底,完成6000亩省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完善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机制和慢性病签约服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推行“6+6”工作法。深化扬榆扶贫协作,每个结对镇、村至少有一个产业合作项目;用好国企合力团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加快推进清涧红枣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推广消费扶贫和“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启动实施“企村共建”行动。

◆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保持扶持政策稳定、力度不减。摘帽县要完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对所有已脱贫人口适时开展“回头看”。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因病、因残、因灾导致暂时性困难的,争取最大限度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

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全程绿色防控试点,转变有害生物防控方式。提升装备水平,建设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巩固靖边、榆阳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到2020年全市完成深松整地70万亩,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积较2018年增加2%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0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加大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46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33.9万亩。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同步配套好道路、水利、电力等田间设施。实施生态综合治理5000亩。力争2020年全市喷、滴灌技术运用面积达到100万亩。

◆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

优先围绕特色产业,部署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力争到2020年分别选育出2—3个适宜本地的新品种。积极开展红枣防裂果、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治等技术攻关。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农业产业联盟、星创天地、专家大院(站)等研发平台建设。推进红枣、马铃薯、玉米、小杂粮“四站合一”综合站建设。推进新垦沙地复配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集成“全环节”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构建农业重大灾害防控救助体系

科学研判灾害发生趋势,及早制定应急预案,降低灾害损失。强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和畜禽养殖基地疫情监测,坚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健全农业抗灾物资储备制度,加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资金投入。

◆着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

推动智慧榆林时空信息云平台、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动植物重大疫情监测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

推进乡村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总体思路,压茬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新启动100个示范村(含11个标杆村)创建,到2021年全市建成304个示范村(含24个标杆村)。对先进县市区分档次进行资金奖励,建立通报考核和退出机制。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示范村建设。探索榆林不同区域乡村振兴的路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榆林样板。

◆扎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开展“三清一改”,年底有效解决所有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巩固提升去年1013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到2020年实现90%的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有效管控。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年底304个示范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实现提档升级,24个标杆村基本实现生态宜居。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实施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整治工程1000公里,试点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开工建设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完成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提升改建主体工程并力争通水,2020年绥德、米脂、子洲三县供水工程建成交付通水。统筹解决部分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巩固提升任务15万人。建设10千伏线路682.09公里,完成342个村3663户改造任务。实施4G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到2020年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每个乡镇至少建好1所幼儿园和1所中心小学。建立城乡、强弱学校捆绑发展长效机制,实施交流轮岗挂职支教制度。评选一批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优秀乡村学校。吴堡县和子洲县2019年、绥德县和佳县2020年完成省级“双高双普”创建任务,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达标。建设40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2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到2020年分别达到117个、600个。推广“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19年达标率95%以上,2020年全部达标。完善农村互助幸福院可持续运行机制,新建农村社区2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00所。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抓好城市城郊、道路两侧、长城沿线、水源保护区、矿区、沙区治理绿化,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2019年完成营造林70万亩,沙区灌木平茬复壮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6%。加快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前期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0平方公里。

◆强化乡村规划引领

各县市区编制本区域县、镇、村三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科学划定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村庄。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规划研究院。

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

重点打造山地苹果、蔬菜、马铃薯、羊子四个百亿级产业,做优做强红枣、小杂粮、核桃、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2019年新增山地苹果15万亩,从2020年起每年新增20万亩,逐步建成300万亩山地苹果基地。2020年蔬菜面积达到80万亩,马铃薯面积稳定在270万亩,羊子饲养量稳定在1000万只以上。巩固170万亩枣林的生态效益,在黄河西岸红枣优生区,每年改造低产枣园10万亩。小杂粮面积稳定在260万亩,2020年核桃经济林和中药材面积均达到40万亩。积极推动财政投入和资源要素重点向4个百亿级产业基地汇集。

◆持续推进质量兴农战略

加强“三品一标”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到2020年认证绿色食品30个、有机农产品1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5个。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2020年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1个、省级2个、市级6个。推广“榆林尚农”区域公用品牌,拓展“榆林好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农业产业园区聚集。推进榆阳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加快绥德陕果集团产销服务中心、定边马铃薯主食化二期、米脂小米酵素生态园、子洲黄芪综合开发、超细绒白绒山羊养殖加工等项目建设。开展“三年百市”营销行动,推动榆林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精心打造一批种养一体、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开发一批集民俗风情、农业体验、民宿度假的旅游乡村和主题园区。积极发展食用菌、特色养殖、苗木花卉、生态旅游等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到2020年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6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0个、中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50个。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培育一批社区工厂、乡村车间、手工作坊,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深化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改革,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有序落户。

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入股经营等方式,继续推广榆阳“一户一块田”、土地股份合作经验。进一步总结神木纳林采当“村企一体化”模式,每个乡镇抓1—2个试点示范。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榆阳模式”。将50万元以下的涉农小型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事务全部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建设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2019年底完成80%以上村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19年实现县级“三资”管理平台全覆盖。

◆深化农村经营体系改革

落实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16条”政策,围绕实施榆林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鼓励以县为单位组建家庭农场协会、联合社、联合会。2019年,培育职业农民2000名、家庭农场200个,提升农民合作社200个,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个,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产业小镇、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等新的经营形式。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统筹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研究出台榆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开展羊子、牛、小杂粮、红枣保险试点,设施蔬菜、马铃薯、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和苹果、设施蔬菜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开展“保险+期货”“保险+期权”试点。支持涉农企业在IPO、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交易、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涉农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农业企业、参与项目合作,激励各类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实践。

完善乡村治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建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引导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个人有序参与农村事务发展。

◆深化乡村文明建设

2019年,全市80%以上的村达到“十个一”建设目标,40%以上的村镇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实现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结对帮扶共建工作全覆盖。大力开展以“五提倡五反对”为内容的农村移风易俗活动。

◆深化平安乡村建设

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严防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合配优基层一线平安建设力量,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农村社区。深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成立党总支或党委,在具备单独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协会等组织中成立党组织。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和后进村压茬整建工作。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实现三分之二的村都有1—2名稳定的后备力量。推动村“两委”换届与县乡换届同步进行。大幅提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对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等实现全覆盖培训。

◆发挥和拓展村级各类组织作用

切实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为村民和种植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劳务等无偿服务。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

◆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

保障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规范村干部补贴;进一步明确村干部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建立村干部民主测评与工资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从严落实贫困村村干部80%的补贴与脱贫攻坚挂钩,其他非贫困村村干部40%的补贴与绩效考核挂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