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发言摘登
恢复窄屏
出处: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8-02-11 08:56

2月4日下午,我市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会上,市工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和神木市主要负责人作了经验交流。现将发言内容摘要刊登,敬请关注。

深化“放管服”改革 服务群众“零距离”

市工商局局长 周锦峰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放管服”改革成果初显。

2015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和优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勇于自我牺牲和自我革命,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将原有的226项前置许可事项削减至33项,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做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和企业微信办理营业执照,企业注册实现“54证合一”,办照时间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三年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06万户,总量达到20.27万户。2017年,平均每天都有112户市场主体诞生,夯实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积极建立市场监管新机制。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废除市场巡查制,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实行12类40项检查事项全覆盖。2017年,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14万件,办结率9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29.11万元。部署开展26项市场专项整治,查扣问题商品1.2万件,办理经济违法违规案件1749件。协助法院冻结企业股权322件,限制“老赖”担任公司各类职务1100人次,将2.07万户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推送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扩大社会监督,维护交易安全,管理方式由行政处罚“单一方式”转向行政处罚、信用约束“双规并行”。三是树立“大服务”理念,助推追赶超越上水平。对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我省西咸工商局,找准发展短板,提高服务效能。针对个体私营经济融资难、经营难、转型难问题,优化政策措施,建成小微企业名录库。办理股权出质登记243件,动产抵押58件,抵押物总标的60.6亿元。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产能过剩市场主体4.61万户。成功提请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神木、府谷工商局外资企业登记权,在我市设立全国注册商标受理窗口,申报注册商标1499件,命名中国驰名商标3件。

二、抓住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

计利当计天下利。“放管服”改革的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是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充分释放。下一阶段,全市工商部门将以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市场营商环境为目标,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坚持“简”字当头,努力在“放”上求突破。重点推进以“三集中、三到位”为主的“放管服”改革,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服务群众“零距离”。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活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牵头实施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全面推行企业名称核准权限下放、登记注销全程网上办理,协调压缩涉税事项、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办理时间,确保营业执照3天内办结,市场主体同比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学习复制上海自由港改革举措,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外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让更多的外商来榆林投资兴业。

二是坚持放管结合,努力在“管”上谋创新。按照“竞争公平有序”的目标要求,规范行政行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和市场机制的干预。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水平,将抽查比例由2017年的3%提高至5%。合理确定抽查事项、频次,加快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推动随机抽查检查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向联合执法、协同监管发展,做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同时,大力推进涉企信息归纳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加强与行业协会、第三方信用机构、新闻媒体协作,推动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多元共治局面。坚持以服务和消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继续深入开展公共服务行业和打假治劣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抽检,全面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三是坚持提升服务,努力在“服”上要实效。出台促进县域市场主体、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门户、流动、枢纽“三大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持个私经济发展,积极运用动产抵押和股权、商标权质押,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定时编制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持续动员个体私营企业助力精准扶贫,开展“一对一、全覆盖”帮扶活动。优化能源化工、特色农业、旅游品牌商标集群培育措施,推广地理标志精准扶贫经验,推动我市商标品牌增量提质。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市场宣讲活动,指导非公经济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两个覆盖”范围,点燃“红色引擎”,助推全市各类企业蓬勃发展。

简政放权、亲商爱商事关全局,利在长远。今后,我们将以本次会议的精神为指针,牢固秉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兴利于民的情怀,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去,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力争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来迎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检阅!

建设全国一流效能政务服务中心 创造便利营商环境

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贾辉民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即将在市民大厦启动运行。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便利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全体同志,深感肩负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要根据市委书记戴征社提出的“集中解决方便、信息化解决效率、监督解决公平”总体要求,按照市直部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动员大会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确保新中心按时启动运行。新中心搬迁进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我们要严格按照《市直部门和单位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统筹兼顾,精心安排,密切配合,做好功能区划分,业务对接、整合、优化,智慧政务平台建设,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等,确保新中心按时启动运行。

二是用新理念、新思维,创新效能政务服务管理运行模式和机制。去年,市纪委负责同志带领我们先后两次去宁波、南通、上海自贸区、宿迁等地考察学习,谋划我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中心建设,为市县乡三级政务中心建设明确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任务。我们要按照“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的要求,运用十大课题调研成果,遵循“一同步、二融合、三机制、四助力”市县乡三级效能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和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标准化管理,集约化、协同化服务,智慧化运行,实现“一号一窗一网”办理和“一站式”服务,使高效便捷的效能政务服务机制化、系统化、常态化。要运用OSM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新中心的人力、空间、信息、设备等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让办事群众、工作人员有更舒心的环境、更贴心的服务。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现政务服务2.0向4.0的跨越,有亮点、有特色、有创新,将成为全国一流的效能政务服务中心。

三是发挥好创造便利营商环境的“主渠道”作用。我市坚定有力地推进“放管服”改革,抓住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找准了创造便利营商环境的突破口,顺应了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彰显了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决心。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全体同志,一定要深刻领悟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目前,虽然我们在便民服务方面还有短板,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不仅要尽快补齐,还要实现超越。我们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下大力气和进驻部门一起解决审批难、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我们要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零审批”等便利化服务方式。要在实行流程优化、限时办结、启用审批专用章的同时,积极推进集约化、协同化服务,将可协同、可联办的多个服务事项梳理整合成“一件事”,将不同信息系统、不同服务集成在一起,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办理业务协同服务,大幅减少企业办事全流程所花时间、精力和费用,提高办事效率。要用“店小二”的经营之道,延伸窗口服务,为客商提供更周到、更贴心、更精准的服务。通过全程代办、绿色通道等服务方式,为项目审批开绿灯,为投资落地引路。与此同时,还要通过优化服务来促进降门槛、减负担、拓空间、创条件、增活力的“五为”改革,提升我市便利营商环境。

四是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不断激发为民情怀。政务服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为企业和群众集中开展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的窗口单位。窗口虽小,却是政府服务人民群众的“晴雨表”,关乎改善我市营商环境的大局,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激发为民情怀。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心怀感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办好每一件事,热情接待每一位办事群众,认真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要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市委、市政府对新中心的要求和定位很高。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待,完成好新任务、新使命。让新中心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主阵地”,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助力我市实现追赶超越目标。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神木市市长 封杰

近年来,神木市借鉴江阴、南通、银川等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承接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17项,编制完成48个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投资环境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主体、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与先进地区的推进力度和改革成效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神木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追赶超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放眼东南沿海,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瞄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进一步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所有部门都围绕服务做文章,提出务实举措,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应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坚决打击参工参运、强揽工程、无理阻工等违法行为,以铁的决心和措施强力保障投资环境。

二是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从市场监管清单制度、探索分类分级监管、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等10个方面下功夫,逐项列明行政审批事项监督检查内容,明确监管责任,防止出现监管空白和缺位。创新监管手段,克服任性检查、执法扰民等问题。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不断提升监管实效。

三是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理工作,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坚决整治违规收费行为。推进在线平台建设应用,实现全部审批事项线上申报和审批,加快实现政务数据联网共享。以压缩一般性项目办理时间为硬指标,倒逼部门和行业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通过实施一系列放宽准入和登记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四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月底前完成行政审批局组建,将行政许可权从原审批单位剥离交由行政审批局行使,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将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权限集中行使,让申请人只需申请一次,递交一次材料,通过行政审批局内部信息共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