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运用财政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纪实
恢复窄屏
作者:宋炜       出处: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7-05-22 17:59

实体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活力所在,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会遭遇许多单纯依靠自身很难圆满解决的困难,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呵护和支持。2010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积极落实中省相关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手段,支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如同春风化雨,为一个个企业送去了生长所必须的“养分”。

我市以推进财政与金融有效融合为抓手,以鼓励引导、撬动放大为基本方法,以奖补和贴息为主要手段,建立并完善了一套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和体系,使全市中小企业都能从中受益、茁壮成长。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创新,形成了较完备的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体系

成立于2003年的榆林蒙赛尔服饰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2万多平方米、员工500多人、年产值超2亿元的现代化企业。而在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受惠于政府财政的巨大支持。

2011年,获技术改造资金80万元;2012、2014、2016年,三次获得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次15万元;2015年获产品销售奖励15万元;多年来累计获得贷款贴息50余万元;2015年,在“助保贷”的帮助下获得经营性贷款1500万元……“可以说,我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蒙赛尔公司财务总监陈登宏介绍着公司所获得的财政支持。

其实,过去七年间,像蒙赛尔公司这样享受过各类财政支持的企业在我市数以百计。而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基于我市实际情况之上的创新,如今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体系。创业之初,有财政贴息的创业贷款;企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时,有销售奖励、产品促销等直接支持;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享受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需要转型升级时,有技改和转型升级资金;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则有“助保贷”等融资模式强力支撑……不同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得到相应的支持。

市财政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10年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亿余元,拨付贷款贴息资金超4.5亿元,带动就业约23万人。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创新等方面给予企业直接支持资金近8.2亿元。2014年,市本级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设立“助保贷”风险补偿基金,以放大20倍的融资效应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16年底,有64户企业成功通过此项业务获得贷款,总额7.2亿元。

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我市一个个企业在财政支持下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财政支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企业家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表面上看,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给予企业的,是各种渠道的资金帮助。但对众多受惠企业来说,他们感受到的还有来自政府的有力支持和贴心温暖。有了这个强大的后盾,企业就有了强大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也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蒙赛尔公司曾在2015年通过“助保贷”获得过一笔1500万元的贷款,在陈登宏看来,这笔期限不到一年的贷款,对整个企业今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本身。

“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通过‘助保贷’,我们公司将会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不用再为这些问题伤脑筋。”陈登宏说,因为“助保贷”所具有的政府为企业增进信用的独特属性,让企业在银行心目当中的形象发生了变化。成功申请“助保贷”后,一家国有银行主动找上门,为蒙赛尔公司授信3000万元,并可随贷随还,“这要放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通过‘助保贷’这样的财政扶持政策,拉近了我们和银行间的关系,从而在客观上真正提升了企业发展的能力。”

靖边县华伟塑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公司以靖边县本地所产的聚乙烯、聚丙烯为原料,从事农膜、滴灌带等下游产品的生产销售,是省内最大、陕北唯一一家同类型企业。公司负责人武世宏表示,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给他们带来了信心。“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企业算是塑料产业链的延伸。政府支持,意味着对项目前景的肯定和看好。这样,我们的信心就更足了,劲头也更大了。”武世宏说。

吴堡县山洼洼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定边县付翔食品有限公司、靖边县金泉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所有曾享受过财政支持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帮助,都在有效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的同时,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让他们有了战胜困难、发展壮大的信心。

“小杠杆”撬动了“大资本”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和驱动力,在多年的具体实践中,我市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也在创新与转型中不断变化。

近年来,我市本着“直接变间接、分散变集中、资金变基金、无偿变有偿”的原则,改进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创新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方式,通过推广PPP模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措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以吸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2012年成立的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对内通过调查摸底进行资本股权登记,厘清市本级国有资本股权归属;对外则代表政府参股新组建企业,行使具体出资人职责,管理国有股权并清缴股权分红,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出资3.44亿元参股榆文投、曹家滩煤矿等中省新组建企业11户。同时,以该公司为平台,通过盘活存量、统筹整合现有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设立市级产业发展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性母基金,激励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发展子基金,在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及旅游文化、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PPP模式项目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予以重点支持。

而前不久由市政府与陕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共同出资设立的榆林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全省首家市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通过对我市困难企业实施债转股,有力发挥政府资金的信用功能和导向作用,切实盘活银行及企业不良资产,真正降低企业负债杠杆率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为金融市场“解套”、为中小企业减负。

榆阳区大河塔镇后畔村,地处榆神、麻黄梁、榆佳三大工业园区交界之处。从去年9月起,在各类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中,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在此拔地而起。

这个在建的项目是榆阳区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作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核心区的榆林,每年都会有一定量无法消化的工业残渣产生,其中就有一些危险废弃物。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相关部门环保执法日趋严格,之前对这些危险废弃物的简单处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榆阳区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应运而生。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投资方为陕西环保产业集团和榆林市德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市化工企业提供危险废弃物处置服务。

为了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项目推进拉动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将推广PPP模式作为改革政府投融资机制、破解发展瓶颈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已形成抓项目储备、促项目包装策划,抓项目示范、促推广应用,抓项目推进、促落地实施,抓激励扶持、促政策引导的工作机制。先后三次向全市公开征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PPP项目148个,其中录入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项目86个,概算总投资600亿元。仅2016年,就有16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14个项目开工建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