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体育惠民步伐
恢复窄屏
作者:杨晓慧       出处: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7-04-27 14:20

4月21日,记者从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以赛事为抓手,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融合,普及全民健身理念,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以赛事为抓手,搭建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赛事平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结合市十四运会、“清爽榆林旅游月”,我市将设置男子篮球、太极拳、广场舞、沙地越野车、沙地铁人三项等群众喜爱、参与度广的赛事项目,将体育舞蹈、足球联赛等常规赛事做大、做细。同时,积极申办国家级、省级群众体育赛事,除已落地的将在吴堡县举办的2017年国际漂流赛外,目前我市还正在接洽“沿黄公路”全国自行车分站赛、全省男子篮球邀请赛等。支持各县区申办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群众体育赛事。

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站点的作用,把各类体育组织的触角向农村乡镇延伸。大力提升各级体育组织或体育运营管理公司承接全民健身活动服务及赛事的能力和质量,逐年加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继续创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式,根据各县区的需求派培训师赴各县区开展培训,全年培训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00人。今年还将选派50名基层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赴专业院校进行培训。

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体质监测是各级政府、体育部门了解掌握本区域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依据,是各级体育部门研究制定健身指导方案的重要基础,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积极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作用。加大体质监测力度,全年全市预计完成2万人的监测任务。市体育局今年还将建成2处高标准的国民体质监测站,用2—3年时间支持条件成熟的县区建设体质监测站点。

加快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建设。立足于便民惠民、小型多样,我市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做好美丽乡村健身器材配送工程,打造一批体育健身示范村。以“15分钟健身圈”为目标,推动“陕北革命老区红色健身步道”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广场、公园、绿地,增加健身步道和体育设施。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优先安排实施一批贫困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好宜居城市创建工作,争取为城区10个社区(小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地。力争在季鸾公园增加体育元素,将其打造成体育公园。各县区也将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建设,做好已建成的全市全民健身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更好地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活动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广省全民健身互联网公益服务平台应用。健身平台是集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查询,体质监测、健身知识普及,赛事活动、公共积分管理为一体的“互联网+体育”的全民健身信息化惠民工程,我市将采取得力措施,落实好采集录入人员,及时完成有关数据的录入和更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