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建新村——吴堡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散记
恢复窄屏
作者:宋增战 霍志芳 田惠周       出处: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08-06-27 06:56
    当你乘车沿着青银高速公路、吴米公路、佳吴公路途经吴堡段时,公路两侧那一幢幢平房,一排排窑洞,一处处农家小院,一条条黑色的公路和一道道黑色的光缆、一行行凌空飞跃的高压线路……不经意便扑入你的眼帘。它记载着黄河岸的巨大变迁,展示着陕北农村的新姿。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吴堡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及时提出了“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科学规划、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认真开展了试点示范村建设,确定了深砭墕等12个新农村示范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探索出深砭墕村“六位一体”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黄土高原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模式。
 
    为此,该县组建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38个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设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的领导机构,各示范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项目监督领导小组,编制了《吴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吴堡县新农村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及其建设标准、资金捆绑办法等6个配套文件,选择12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行政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为确保建设资金落到实处,县上将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实行整合、捆绑使用,县财政每年拿出240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还组建了由联村县级领导任组长,下派干部、乡镇干部与综合实力较强的包村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组,制定落实了“县级领导包抓、下派干部包建、包村部门帮扶”的责任制。在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该县创新考评管理机制,对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优进劣退;对下派干部实行业绩考评与提升晋级挂钩,奖优罚劣。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县委书记郭丁瑄、县长王勇多次深入示范村进行调研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一心一意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该县新增优质枣园1万亩,总面积达到16万亩,人均近2.5亩;建成烤炉600多座,发展红枣加工业22户,红枣商品率达到95%以上;新增桑园3000亩,总面积达到2万亩,年养蚕1000多张,增收近100万元;劳务输出2.4万人次,创收6800万元。全县解决51个村1.335万人饮水问题,完成了53公里通村水泥路,通达工程道路建设完成105公里,完成淤地坝建设50座;积极实施“六位一体”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六位一体”450户,完成沼气建设1205座,建成集雨水窖1585顶,硬化庭院1505户,新建菜园84亩,改造旧房300多户,新建窑房500多间,改造旧窑120多户,硬化通村道路9公里;落实农村中小学生 “两免一补”3.8万人次416.5万元;对郭家沟镇卫生院、寇家塬镇卫生院、丁家湾乡卫生院、薛下村乡卫生院进行了扩建维修,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1.76%;建成乡镇文化站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个,建成计划生育新家庭976户、计划生育新农村15个;落实农村低保户2716户7000人,发放保障金额210万元。
 
    如今农家妇女一按开关,沼气便燃起来,农家垴畔不再飘着袅袅炊烟;清新的空气,整洁的村庄,干净卫生的民居,富裕的农户,宽阔的道路,优美的环境,文明的用语……这些变化都在诠释着吴堡县委、县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市委书记李金柱看了吴堡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后感慨地说:吴堡县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怎样建设新农村,建设什么样新农村作出了示范。
 
责任编辑:薛嘉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