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岔上村 “石山土帽”焕新颜
恢复窄屏
出处: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20-07-31 08:09

1.jpg

俯瞰岔上村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是吴堡县岔上镇岔上村里流传的一句俗语。一直以来,像岔上村这样地处沿黄土石山区的村庄都被当地人称作“石山土帽”,形容村庄的贫瘠与落后。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如今的岔上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发展起以“窑洞宾馆+现代农业园+古镇驿站”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产业,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群众收入不断提高。2018年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标杆村,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8620元。

基础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焕新颜

岔上村位于吴堡县岔上镇北部,距县城32公里,沿黄公路穿村而过,是岔上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109户342人,总耕地面积900亩,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养殖业和耕地种植。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在市、县两级的支持下,岔上村找准政策,不断完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从2018年起,累计投资各类资金520多万元,实施了河堤加固工程,该工程增加土地利用面积2400多平方米;实施村文化墙、通村照明、文化广场、垃圾填埋场建设;硬化村主干道;完成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19个项目,为振兴乡村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岔上村还不断加强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在村域内开展环境整治工程,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我们在村里开展‘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模式,统一在川口村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并把村里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1名保洁员,负责所属区域内的垃圾清扫和卫生监督工作。”岔上村党支部书记白永强说。

村容村貌的变化,村民的体会最真实。村民薛亚斌说:“过去出村回家都是土路,一下雨道路就泥泞不堪,加上村里没路灯,一到晚上就只能摸黑。现在路也硬化了,路灯也装上了,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2.jpg

薛成年(左)和帮扶干部查看西兰花长势

产业发展迈台阶,群众增收乐开怀

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村容村貌的逐渐改善,岔上村产业发展的蓝图也徐徐展开。

岔上村南侧有溪流穿村而过,形成自然河流湿地,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有了这个基础,该村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稳步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贫困户薛成年就是产业发展的受益人之一。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村里的西兰花地里浇水。过去,年事已高的薛成年长期外出打工但活少,收入不稳定。如今村里发展西兰花产业,他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收入。“现在一天收入100元,日子比过去强多了。”薛成年笑着说。

从贫穷落后到村美民富,岔上村在乡村振兴阶段性“考试”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该村的愿景远不止此。岔上镇党委书记高利斌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沿黄路穿村而过的地理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充分挖掘本村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大力发展沿黄生态经济和全域旅游,打造古镇驿站、生态民宿,带动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文/图:陈静仁)


(责任编辑:刘迪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