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六项措施应对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恢复窄屏
出处:榆林乡村振兴       更新时间:2023-01-11 09:26

1.png

在中省视频会议后,按照市上的有关要求,吴堡县不等不靠,认真分析当前新形势、面临的新任务,1月5日由县级专班组长及时召开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部署会,明确了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县联防办12月以来印发了《吴堡县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吴堡县乡村(社区)医生包联实施方案》、《加强农村红白事防疫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1月6日吴堡县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成立全县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通知》明确了专班构成、工作职责、工作要求。

强化观念认识

坚定信心打好防疫之仗

为保障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医疗秩序平稳有序,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及卫生健康服务工作,县联防办科学统筹县域内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确保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和乡村(社区)常住居民及时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强化物资供应

齐心协力筑牢保障之墙

通过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整体采购、长途运输、终端配送服务链条,保障平稳度过疫情高发时期。由民政部门组织协调,为困难群众定制涉疫药品“健康包”。“健康包”包含10个N95口罩、退烧类药品1盒、止咳类药品1盒(瓶)、抗病毒类药品2盒、抗感冒类药品2盒,为全县低保、特困、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测户(除低保、特困)及敬老院老人免费发放,全县共发放“健康包”9025份。为全县城乡低保、城乡分散特困供养对象以及监测对象3379户困难群众送上“暖心煤”6511吨;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机制作用,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下拨各镇(街道)临时救助金80万元。吴堡县乡村振兴局计划向监测户中困难家庭发放棉衣、棉裤,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着力解决群众在疫情期间“退热、止咳、抗病毒、抗感冒”类药品购药难题,通过联系药品厂商保障药品供给,协调药店加大药品订单、保证营业时间及销售秩序,实行零售药店退热类药品拆零限量销售策略,保障急需药品群众能就地、就近、就地购买药品,既要求药品质量又要保持价格平稳,严格执行“四类”药品销售政策。全县药店储备退热类药品421盒、止咳类药品6401盒、抗病毒类药品2294盒、抗感冒类药品5942盒,共计15058盒;N95口罩库存31851个,预计在7日内到货12600盒。

强化医疗服务

精准施治减缓感染之症

分症状、分人群、分场景诊治新冠感染者,坚决杜绝患者无人管、无人医现象。一方面以县域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为载体,提升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畅通村卫生室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高度重视重症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的救治,尽可能收治入院,开辟绿色通道,设立防范场所,千方百计降低病亡率。另一方面开启新冠咨询、问诊线上通道,开通内科、儿科、妇产科、疼痛科、急诊科线上咨询、问诊服务,公布医疗专家简历与联系二维码,足不出户连线专家,实现“扫码问诊”,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于急危重症的救治,帮助轻症老百姓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减少线下就医的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

强化宣传引导

人人参与养成安全之习

吴堡县通过发布“健康过双节、防控不松动”倡议书,从鼓励志愿服务、爱护环境卫生、树立文明新风、避免信谣传谣、防止疫情传播五方面入手,倡导全县人民,共同参与,身体力行,团圆勿忘防护,讲究卫生,预防、减少疾病传播,提高健康水平,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安全意识,用科学思维和健康卫生习惯武装自己,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切实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千千万万个第一道防线,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强化监测摸底

动态管控落实帮扶之策

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力,吴堡县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部门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和网格员力量,防返贫预警工作与防疫工作同步进行,通过每周走访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动态了解农户基本情况、保医保药情况,第一时间报送防疫风险困难,对拟落实帮扶措施提供建议意见。通过全国防返贫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摸清弱势群体底数,重点突出60岁以上脱贫人群、监测人群以及特别困难人群,制定人员清单;动态掌握农村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群健康情况,分类建立医疗服务保障台账;摸清在外务工人员、近期返乡人员基本情况,建立明细台账,强化动态跟踪健康服务;摸清农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进一步提升6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率。

强化舆情管控

防治并行安抚恐慌之心

一方面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民众认知,对疫情谣言产生“免疫力”。通过媒体及科普机构等加大病毒防治知识普及和科普宣传,全维度、高频次、广覆盖的宣传解读,让群众对新冠病毒拥有科学认知,可以精准识别涉疫谣言,对谣言建立“群体免疫”。另一方面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消除负面舆情影响,让涉疫谣言无法造成大规模的扩散和恐慌。


(责任编辑:宋小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