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发展成色足 幸福指数高
恢复窄屏
作者:王亚妮       出处:榆林日报       更新时间:2022-04-07 09:04

沙场响号角,五年一征程。从制定规划蓝图到变成生动现实,过去五年,吴堡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城市功能品质、县域综合实力、特色产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等均得以显著提升,跨越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19年,是吴堡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吴堡县成功摘掉“穷帽子”,退出贫困县序列,喜人的成果让这个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千年古县”站上全新的起点,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站在2022年的时间刻度上回首过往,吴堡县走过的道路愈加清晰——5年来,吴堡县抗击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交上了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5年间,吴堡县农业提质、工业加速、生态更优、乡村振兴,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综合实力更强劲

这是一组可喜的经济发展数据: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136亿元,年均增长5.4%。实施重点项目21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64.13亿元,年均增长5.4%。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2.24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从23001元、8564元提高到31197元、12422元,年均增长7.8%、9.5%。

五年来,吴堡县顺势而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逐步提高,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经济更有活力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五年来吴堡县紧紧围绕打造“三个示范县”发展定位,主动作为,在特色农业发展、横沟煤矿开采、旅游服务业等方面持续发力,产业经济跨越发展。

这五年,吴堡县农业产业稳步提升,发展了青梨苹果、红枣蚕桑、羊子生猪、花椒核桃等多种农业产业,打响了“们吴堡”区域公共品牌,粮食年均产量达到4.7万吨;

工业经济突破发展,横沟煤矿开发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苏陕协作吴堡产业园一期建成投运,农特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县镇村电商服务网络畅通,酒店、饭店、家政等基础服务产品供给持续增加。旅游人数累计达到23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实现9.8亿元,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县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五年来,吴堡县坚韧奋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小康稳步实现。该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累计整合涉农资金8.17亿元,重点实施“八个一批脱贫工程”。实施移民搬迁813户,户籍迁移率位居全市第一,维修改造危房576户,36个村实现集中供水。产业、教育、医疗、就业、消费扶贫等政策措施全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66个贫困村、1.45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019年底正式宣布脱贫摘帽,移民搬迁办公室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林草覆盖率达到31.1%。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类县顺利通过验收。扎实开展防灾减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幸福底色更厚重

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五年来,吴堡县乘势而进,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累计投资10亿余元,完成高级中学、体育中心、游泳馆、球类馆、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污水处理厂等民生项目建设,医疗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双高双普”县通过省级验收。累计投资4.65亿元,新建307国道黄河大桥、45公里沿黄公路,改造县乡道路94公里、村组道路182公里,形成了“四纵四横一环线”的公路框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63%,电力保障率达到100%,电信网络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48所,为1215名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织牢。

新风正气更充盈

五年来的打拼和积淀,不仅让吴堡的“外在优势”逐步凸显,更让它的“内在涵养”加速积聚。吴堡县始终坚持昂扬上进的姿态,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6件、政协委员提案239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精文简会,“三公”经费下降28.84%,务实清廉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责任编辑:宋小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