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群众搬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恢复窄屏
出处:中华网       更新时间:2021-12-07 09:02

1.jpg

近年来,吴堡县抢抓脱贫攻坚搬迁政策机遇,实施移民搬迁813户2424人,建设易地搬迁安置区5个。为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吴堡县按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精细服务”的工作思路,创新“一园、两工厂、一基地”发展模式,让搬迁群众享受稳稳的幸福。

建堡垒,社区发展有“主心”

2.jpg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在吴堡县迎宾路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怡馨小区,84岁的党小组组长宋虎文擅长文体,精神矍铄的他经常带领居民自编自排秧歌舞,把文娱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017年刚搬到城里时,宋虎文有几个担心,“以前在村里我们有什么事情都去找村支书、村主任,在一个村大家都很熟悉。当时人生地不熟,有事到哪里找组织?”

怡馨小区党小组的诞生,让宋虎文有了自己的“家”。他把自己的家腾出来作为“党群联络站”,还专门设立了怡馨小区老年活动室。

2020年4月,面向易地搬迁群众的迎宾路社区正式“诞生”,今年1月18日,宋虎文和其他79名党员早早来到社区大厅,为社区两委换届投下了神圣的一票。

截至目前,吴堡县采取单独成立、挂靠组建党组织等方式,在96名易地搬迁党员中成立党小组3个,实现易地搬迁社区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采取从现任村支委班子成员中调整、当过村干部的党员中遴选、镇机关干部选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易地搬迁社区两委班子,使社区发展有了“主心骨”。

兴产业,群众增收有“信心”

3.jpg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

为筑牢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基石,吴堡县积极推进“园区+后续扶持”模式,通过建立社区挂面工厂、宝船玩具厂、电商服务站、湖羊养殖基地、日光温室大棚等配套产业,开发各类就业岗位500余个,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户都能实现一户至少就业一人。社区党支部统筹开展就业信息摸底、人员技能培训、转移输出就业,建立搬迁户就业现状、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及周边园区岗位“四个清单”。

2020年,天生聋哑的贾琴琴在社区党支部的牵线下,顺利成为吴堡县首个社区工厂——宝船玩具有限公司的一名女工。目前,该厂已安排103名像王焕焕一样的搬迁群众进厂务工,月收入均超过2500元,有效化解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

位于宋家川街道前庙山村的农光一体移民搬迁扶贫产业就业基地,是八十多岁老党员张忠付的“东家”。“跟土地打一辈子交道了,闲不住,社区给我们安排了摘金针菜的营生,几个月下来,我光摘菜就能挣6000元,还能锻炼好身体!”张忠付乐呵呵地说。

优服务,基层治理更“暖心”

4.jpg

“家里、小区卫生不好好维护,电瓶车到处拉线充电,不配合上缴物业费……”宋家川街道古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宋艳凤回忆起来说。村民们来到这里,生活半径变小了,邻里间时常发生矛盾。

万事唯细不破。“我们以心换心,先从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入手,再谈社区治理。”宋艳凤说,“头发长的我们主动带去理发,帮助高龄老人代交医保缴纳、帮助养老保险年检认证,联合驻区单位送去节日问候,与群众间建立起互相信赖的沟通机制。”

围绕“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迎宾路社区党支部书记白红伟也有法子。“我们创新工作理念,着力打好‘易地搬迁自治、共驻共建、日间照料、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益互助、智慧社区‘六张特色牌,使每一个搬迁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

今年,在多次入户走访中,白红伟发现怡馨小区大多数居民都会去楼下散步、聊天,但小区附近却没有公厕,他和社区干部积极对接发改等部门协调对接资金500余万元,于今年11月1日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公厕,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

尽管搬到县城、住进新房,八十多岁的张子美老人有些事项还要回原村办理。迎宾路社区开设了“一站式”服务窗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自从有了社区党支部,我们办事方便了,心也暖了。”张子美说。


(责任编辑:宋小艳)

分享